AI · 2024-09-10

Miro市场产品调研:会议工具与白板生态——AI的落地机遇

一、市场份额占比(2024年预测)

从相关研报数据得知

  1. Miro:35-40%(企业协作龙头,付费用户渗透率第一)
  2. Figma白板:20-25%(设计工具场景引流快,免费用户粘性高)
  3. Microsoft Whiteboard:15%(绑定Teams/Office 365生态,中大型企业首选)
  4. Notion白板模块:5-8%(文档用户自然迁移,轻量化场景占优)
  5. ClickUp、Lucidspark等:剩余份额(垂直领域工具夹缝生存)

中小企业市场渗透率Miro领先,但Figma通过免费策略增速最高(+50% YoY)


二、核心工具差异对比

维度 Miro Figma Microsoft Notion
定位 企业级协作中枢 设计团队敏捷大脑 Office生态入口 知识管理延伸
核心优势 50+行业模板库
企业级权限管理
矢量设计无缝衔接
实时多光标协同
Teams深度集成
PPT导入优化
文档双向链接联动
Markdown友好
AI功能 流程图自动生成 草稿转设计原型 会议纪要智能整理 结构化数据抽取
定价策略 8-16美元/人/月 Figma内免费 O365捆绑包 免费+进阶付费
典型客群 PM/咨询公司/远程团队 产品设计团队 传统企业培训场景 个人/小团队知识库

四、会议工具与白板工具的合作

以下是会议工具与白板工具的典型合作模式及具体应用场景分析,结合企业协作需求分维度解析:
 

1. API原生深度捆绑(强绑定场景)
  • Zoom × Miro
    • Zoom会议侧边栏直接启动Miro白板,共享时自动锁定编辑权限(仅主持人可修改)
    • 白板更新实时同步至Zoom云录制文件,会后自动生成带批注的思维导图
    • 适用场景:跨境团队设计评审、咨询公司客户提案
  • Teams × Microsoft Whiteboard
    • Teams会议内置白板按钮,自动继承AD账号权限体系
    • 支持触控屏手势操作(如Surface Hub),语音口令识别标记重点区域
    • 适用场景:制造业现场问题追溯、技术团队架构图解构

 

2. SDK轻量化嵌入(敏捷协作型)
  • 飞书会议 × 飞书白板
    • 会议界面悬浮白板面板,支持多人同时涂鸦+评论分线程处理
    • 白板内容自动转译进会议纪要,AI提取关键任务关联飞书OKR
    • 适用场景:互联网公司敏捷站会、新功能脑暴
  • 腾讯会议 × 腾讯文档白板
    • 白板内表格/流程图一键转成腾讯文档模版
    • 支持微信扫码共享临时编辑权限(无需注册账号)
    • 适用场景:供应商快速比价、政府单位惠民政策宣讲
       
3. 第三方数据互通(生态开放型)
  • 钉钉会议 × 康沃思白板
    • 通过钉钉宜搭低代码平台搭建桥梁,白板内容沉淀为钉钉知识库节点
    • 制造业设备图纸支持三维坐标系标注,点击热点跳转设备手册
    • 适用场景:工厂设备维护指导、工程图纸联审
  • Google Meet × FigJam
    • FigJam画布分区映射Google Drive文件夹结构
    • 使用@提及触发Gmail任务分发,视觉元素自动压缩适配Workspace文件规范
    • 适用场景:全球分布式团队设计系统搭建

五、多生态扩张方向案例

  1. 硬件融合
    • Miro × Oculus:AR远程协同白板方案(制造业POC项目落地)
    • Microsoft × Surface Hub:触控白板硬件+软件包年订阅
  2. 办公套件整合
    • Figma白板与Jira/Slack实现双向同步(敏捷开发闭环)
    • Notion白板直接插入Airtable数据库视图
  3. 开发者生态
    • Miro开放API对接Mendix低代码平台(年新增2500+企业自建插件)
    • 微软Power Platform原生集成白板数据清洗工具
  4. 垂直场景捆绑
    • ClickUp白板捆绑OKR追踪模块(初创公司采用率+37%)
    • MURAL推出教育版(Canvas/Blackboard平台学校采购)

 

六、落地团队与产品组合

  1. 跨国协作首选:Zoom Pro+企业版Miro(合规性+多语言支持)
  2. 敏捷迭代团队:飞书会议原生白板+脑暴计时器(提升日均会议决策效率23%)
  3. 重硬件投入企业:Teams Rooms+Surface Hub(触控标注减少50%沟通误差)
  4. 开发场景延伸:调用会议工具REST API自定义白板快捷键(如钉钉宜搭配置)

 


七、用户故事地图

(横向:用户旅程阶段 | 纵向:工具能力层)

1. 会议前准备

行业用例:

  1. 汽车研发团队在Microsoft Teams会议前,通过Whiteboard预加载ECAD图纸
  2. 咨询公司用Zoom+Spatial提前布置虚拟客户提案墙

 
2. 会中实时协作

 
3. 会后知识沉淀

  1. 埃森哲使用Miro会后自动创建Asana任务项
  2. 蚂蚁集团基于白板历史记录生成合规审计报告

八、AI浪潮下,作为合伙人有什么想法

在AI技术浪潮下我对该类型可落地的战略地图与关键能力拆解,结合当前技术成熟度与商业化场景进行分层设计:

1. 功能模块级升级(6-12个月见效)
– 智能预判体系
– 技术方案:时序预测模型(Prophet/LSTM)对接用户行为日志
– 自动化内容引擎
– 实施路径:建立企业知识图谱+RAG检索增强架构

2. 产品形态重构(18-24个月周期)
– 动态交互界面
– 实现方式:多模态模型实时解析用户意图(语音/手势/脑电)
– 自进化能力中枢
– 技术栈:在线强化学习框架(TF-Agents)+ 边缘计算节点部署

核心思考方向:内容生成、跨模态交互、知识画布增强

功能层级 短期方案(6个月) 长期路径(24个月)
图形识别 集成Azure自定义视觉API 自研轻量化YOLO-NAS模型(端侧部署)
语义理解 调用GPT-4 Turbo视觉接口 训练行业专用多模态大模型(如FinBERT白板版)
实时协作 WebRTC+冲突合并算法(CRDT) 基于区块链的版本溯源(Hyperledger)

模型评估

维度 闭源大模型(GPT-4) 垂直微调模型(Llama2-13B) 小型化部署(TensorFlow Lite)
响应延时 200-800ms(依赖API) 80-150ms(本地GPU) <30ms(端侧NPU)
数据安全 需签订DPA协定 私有化训练可控 完全离线运行
迭代成本 $0.06/千token 初始训练12k+月维护3k 一次性编译投入
长尾场景覆盖 80%行业可用 特定领域达95%准确率 限定场景优化至99%可靠性

 

行动清单:

  • 优先改造高价值场景中重复人工操作环节(如报告生成/数据清洗)
  • 在2个月内完成企业知识库向量化改造(使用开源工具如ChromaDB)
  • 启动AI伦理委员会筹备,制定《生成内容合规指南1.0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