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他 · 2025-01-13

扬弃唯物唯心二元对立的我——坠进虚无,修禅安心

曾经的唯物主义者,再到历史唯物主义者。直到近期开始修心阅经,修习东方哲学,在追寻天人合一的状态中,才发现,我曾以为将此岸的一切推往彼岸后,可以再解释回此岸。但实际上,我已经将一切都放在了彼岸,什么都没有解释回来。真的很悲哀…

将意放进去那是宗教,把意领出来那是科学

  从学生时代到青涩进入社会这个交接那一两年中,是我思想最激荡的两年,周围的一切都涌向我。

  家里人在年年大赤字的情况顶着压力供完了我的最后一学年的学费,但那种想哭的心又不敢在我面前展露。

  我自己又有所求的,在求画的道路上狂奔,放下实习、放下学校毕设,缴了又一大笔费用投入了一家原画工作室当学徒。

  也在这个时候,我遇上了这一生的至宝,同样一股巨大社会范式般的责任感在我心的周围筑起地基。

  考虑学生时期的种种,不断打工,练习绘画,给不同工作室打下手,一次又一次。我一直认为自己很努力,努力让自己变的更好,能够真正独立于社会。但那时候只觉得在社会中,在法律的框架内,只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做实事,时间久就一定会有回报,从小就是这样的教育。

  最终则体现在,社会由人们之间的各种交易构建,法律则将这理性保护平衡了起来。在我有限的哲学认知里,黑格尔的《法哲学》《辩证逻辑学》依旧是当代法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。但就是不免在那个当下,我对此疑惑了,我的努力最好情况只能满足自己吗,这个社会有没有其他机会了吗?如果我要找到更好的位置,我得更好的了解社会啊!

  在上海一家原画工作室内,我捡起了尼采,马克思,并且让我醍醐灌顶。当意志权力和社会权力这两个抽象概念冲入脑中时,我才认知到其实这个社会是在感性的基础上披上了理性的外衣,笛卡尔所称的“人的是理性动物”根本在当下的理论内,是站不住脚的。

  从此我就开始走上了对抗感性的,寻求自我的道路。初始是可取回来的,在我对人的抗,对社会范式的对抗,对家人的对抗,对爱人的对抗,持续巩固自己形体。但在持续解析的过程中,将自身一切推到了彼岸,最终留下了空壳的自己。看似不再寻求主客体的关系,实际自己的对象性关系已经碎裂。如果说尼采是务实的虚无主义,那我自己则是真的务虚虚无主义了
 
 


 

自性自度,是名真度,自心归依自性,是归依真佛

  2019年后,越来越多的事情无法被释义,自己建设的形体在不自知的状态下,模糊了边界。当2022年重新意识到,自己需要从心时,自己的精神体已经在持续的对抗下,变得空洞。一切都存在了彼岸,填充自己的不再是自我意识,而是社会无法被释义的意识体集合,妄正相存。家人,爱人面对我,就剩下了无助,空洞,湮灭。

  2024年底,我住了一周隆庆禅院。主持一下道破了我的空,是一种名为“自我”体态的下非自我的空。一种在授业做业,积极入世中,不应存在的空。我对真理,答案的追寻成为了一种相,成为了一种妄念。对抗塑形行为的本身成为一种孽业。

  去妄存真成为我当下的修行。我的心性本就清净,真理自在心性,人人都在生活中寻求安心。但关键在于直接观照内心,去除妄念和执着,从而显现本有的佛性,本有的真理。

  • 无念为宗:不执着于任何妄念,保持心的自由和流动
  • 无相为体:不执着于任何形象和概念,超越表象,看到本质
  • 无住为本:不依附于任何境界或现象,念念不住,随放随取

  我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真正的觉悟和解脱不是逃避现实,不是脱离世俗,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。

  在“劈柴运水”中成就佛事,在“行住坐卧”中修戒、修禅、修定,过好日常生活中的点滴,实践、感恩、享受当下,来达到我的解脱,来触达到我的真理。

 
 


爱出者爱返,福往者福来,善良者善行,礼失求诸野

  于未来,于过去,于当下,于家人,于爱人,于自己。

  念自心生,念念不住,念念往顾,念念不忘,念念相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