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事业,情感,个人修行多方向来写吧。
是也做什么标题分类,做的多想的少
但也越做越多看,于是也越想越多
就从3月末开始吃药说起吧
其实从2月末,我就开始积极参与所谓的“社交活动”。逐步逐步的,接入了一些行业圈层。这么久的social以来,我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,曾经天真自以为想明白,但依旧一厢情愿的事情。这个社会是有阶层,这个感觉不再是基础的认知。而是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,非常的深刻。
Sienna常常“教导”我,要去结识质量更高的人际关系。理我都懂,但真的和他们在一张桌子吃饭,一辆车上同行时,才发现我和他们有着我这代及上代不可透穿的社会隔阂。
我能看同龄的vc、yc,也看到同龄的founder、manager,还有同龄的生态主理人。在这个圈内兜兜转转,在这个精英创业圈内,实际上都相互有建联。虽然这样写有点戾气,但80%的人都有这样两个标签:家境富足,精英海龟。在这两个标签之上,才是他们的能力,见解以及生活态度。
良渚作为创业乌托邦,很美好,在这个环境中,我结识了不少人。而这种乌托邦恰恰是建立在上述的两个标签上。他们能说,他们会想,他们拓得更好的人际网,他们游历四方。于是在他们的能力加持下变为更大的势能。
于是同龄的我,是在全家打工,是在用最朴素的能力,想着有一份天真的梦想,这都是阶层下带来的差异。当我现在或者说过去,想追赶他们时,才会被这巨大的距离拉出天际。
虽然是如此的负面,但从另外一面来说。我现在能与他们一起聊人生,一起聊行业,一起吃饭,本身是我追上去的行动反馈。只是我需要做更多的投入,更大的付出,甚至是更厚的脸皮,去努力站上那阶台阶。(我非常敬佩vicent)
曾自己能攒些工程demo,得到别人的认可。可事实上,比其工程demo,我更需要的是在业内的关系网。demo是一个形式,一个由头。另一面它固步自封,让我原地踏步,让我陷入焦虑,让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,让为自己背负所谓的“无能”/“失败者”的思想包袱。
经历这些时候后,我确实更看清了自己。我曾以为自己清高,不屑与一些蝇营狗苟共事为伍,保持着自己的理想。但事实上,我的清高,我的品味,只是利用不屑,让我知道自己不想成为怎么样的人。但一直没有引导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。
多么小学作文题目呀!三十而立的我,才看清我想成为怎样的人。虽然我和他们有很多距离,可已经发想了目标,我自己努力去跑就可以了。哪怕是四十岁的我才踏上他们三十岁的台阶。
本想具象的说说工作,但工作内容写了又删。因为我意识到,工作/独立产品/曾经的游戏DEMO,都是我为了打开自己的人生草蛇灰线。现在,我不再把工作当作一个收入来看到。恰恰相反的是,收入只是我在努力爬阶梯中的一个附加价值。之前无法回应芦荟所说的“你愿意花多少时间在你追寻的路上”。看到自己正在追求所谓的精英/高雅/清高/个性的生活调性后,才在天真之上建设更高认知的我。
所以与其说工作,不如总结下生活吧!
正如我追求的非大众,个性,有调性。开始学钢琴,开始养绿植,开始养鹦鹉,开始养守宫,开始学着餐饮探店,开始融入村民生活,重新开始涂模型,重新开始玩主机游戏,甚至想把定春带回杭州,非常“丰富”。这样的丰富,实际让自己的压力越来越来,时间压力越来越来,有种完成任务似的去生活。
这种感觉很奇怪,说不上来,明明都是正向的事情,但心境平静如水,甚至有点负面。能让我大脑舒服的事情,可能就是模型涂装和Coding了吧,能帮我带入心流。
对,突然想到,也已经很久没有关注时事政事,也很久没有追番,看剧,看电影了,也很久没有看dota比赛看炉石直播,现在回想了这些生活习惯也没带来很多正向情感(影视除外)。想的再久远点,我现在状态有点想那些年学画的我。除了画画,其他做什么都很无趣。所以生活是什么呢?是真的做什么事情,还是做事情的过程呢?
当然,我理应不是这样的状态,因为我还在持续这样生活。体验都很美妙,吃到黑珍珠餐厅,听到交响乐,打到桌面战锤,能弹奏出自己想弹的音乐,能有鹦鹉每天早上啄我起床,自己会爬山去呐喊去释放,会醉倒在街头露宿一夜,会和村民包饺子包韭菜盒子,有早上拼车上班的达子。我现在归因心态,更多是药物作用,它把我的情绪牢牢捆住了。我应该开心的,我应该难受的,我应该会笑,我应该会哭。但是我现在什么都没有,正如上面所说,“平静如水”。若不是为救自己狗命,也不会用药。
既然说到药了,那就说说病吧
我有想尝试断它,但是每次又被病症焦虑给劝阻了。除了没有情绪后,另一个副作用就是“我控制不住我自己.jpg”。是的,说话嘴会瓢,双手施力就会颤抖,走路会突然膝盖软,记忆力也不如从前。虽然已经接纳它了,做好了长期吃药的准备。但我还是不想带着这种状态,去做商务,去做 social,去结交盆友,去见芦荟。
虽然我现在嘴上说着难受,但我现在还是心静如水,fxxk。
另一面也有好事,我能更客观看到自己。发现我曾一度认为是自己追求需要想要的东西,导致陷入虚无主义。其实不然,单纯是自己太“节约”了。过度节约本身是一种戒断欲望,没了物质欲望恰恰才是掉入虚无主义的主要原因。更有可能是陷入双相病的原因大头!我的努力没有错,现在归因在物质欲望!
所以我开始重新消费(现在不是狂躁),审视消费能带来的好处,能带来的变化。
哎,多想快点戒药呀,让我尝尝快乐的滋味。
再聊下村内生活吧。有过孤独论,有过饺子论,有过韭菜盒子论,聊的很抽象。从圆桌会议到餐桌会议。
首先说下饺子论吧,为了醋而包的饺子,人生体验究竟是为了那盘饺子嘛?在空腹状态下,为了饺子生存优先。但在饱腹状态下,又有多少人在意品鉴的过程呢?所有的饺子都成为人们的生活标的,为了达成什么/为了成为什么/为了做成什么,都是包好的饺子。在经历这些后,再返回去看,不是包的苦饺子让我重新站着。恰恰是那些包饺子的过程。
接下来是孤独论,这个观点我们在讨论什么是独立个体,什么是孤独。我这半年来想到自己的情感,总会陷入不可论述的逻辑,我封心锁爱,闻不得女人。但,恰恰是独立个体这概念都是相对的概念。彗星与行星都是独立的个体,但又因相互的引力,忽近忽远,互为系统。没有绝对独立的个体,只有相对独立。
于是,我逐步接纳了,我有想要做的事儿,所以我不会后退;我有想爱想见的人,所以我不会孤独。时时看看照片,时时看看目标,我就能继续前行。这是我所受的“引力”,我独立,我依赖。
最后就是韭菜盒子论,当没有食材去灌满盒子时,它就是一块炸面饼,空空如也。得拿周围一切食材填满才是好盒子。无论是韭菜馅儿还是萝卜馅,最低要求是被吃的填满。否则填满了奶头乐,这盒子就费了。
村里,千百慧一直怂恿我做独立品牌,吕淮邀请我做战锤俱乐部,和老何老杨一直在合作与竞争间徘徊,Scarlett回深圳创业了,Mayoko则回日本,启师傅个人品牌越做越大,汤圆依旧在做UI外包,老胡放下了杭一墨二次创业,Vienct获得奇迹的融资,DTD得到了wwdc应用奖项,苏杰老师开始做创客森林.,阮林杭州台北两地跑..大家都在努力,积极上扬,真是个活力村子。
我是怎样的人呢?兜兜转转,一直都在告诫自己什么是现实。但从根里发现,哦,原来我自己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啊!!